为什么你的读后感总是写不好?
每次老师布置写读后感,你是不是总在发愁?要么变成书籍内容的复读机,要么干巴巴写几句”这本书很好看”就草草了事。其实,读后感怎么写才能写得好是有技巧可循的!关键是要抓住”读”与”感”的关系,把书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。就像吃一道菜,不仅要描述它的色香味,更要说出它带给你的独特感受。
读后感写作的黄金四步法
第一步:精读原文抓重点
写读后感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,这是基础中的基础。但切记不要大段抄录原文内容!建议用便利贴标记触动你的情节、金句或人物对话。比如参考文章中提到的《二万五千里长征》,作者就抓住了”煮皮带充饥”和”老班长牺牲”两个关键场景,这样的细节最能引发真情实感。
第二步:建立情感连接点
读到某个情节时,你是否会突然联想到自己的生活?这就是最佳的写作素材!就像例文作者由红军吃皮带联想到现代生活的优越,由老班长的牺牲想到职业中的困难。不妨问问自己:这个人物让我想起谁?这个场景和我的哪段经历相似?把这种”啊哈时刻”记录下来。
第三步:夹叙夹议巧布局
好的读后感应该像三明治:开头简要介绍书籍(30%篇幅),中间重点写2-3个触动点(50%篇幅),小编觉得升华主题(20%篇幅)。可以参考这个结构模板:
1. 开篇:”最近读了《XXX》,这本书讲述了…”
2. 过渡:”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…”
3. 联想:”这让我想起曾经…”
4. 小编觉得:”合上书页,我深刻体会到…”
第四步:跳出书本谈启发
这是区分普通和杰出读后感的关键!不要停留在”这本书告诉我…”,而要写出”这本书改变了我…”。比如例文最终将长征灵魂转化为面对困难的生活态度,这样的感悟才有生活力。试着完成这个句子:”读完这本书,我决定在…方面做出改变,由于…”
三个避免翻车的实用建议
避免写成内容概要
老师最头疼看到通篇都是”这本书讲了…接着…最终…”的流水账。记住:读后感是你的”心情心电图”,不是书籍的CT扫描报告!如果发现自己写了超过200字的内容概述,赶紧删减。
避免使用万能套话
“受益匪浅”、”感人肺腑”这类空洞形容词就像泡面的调味包——闻着香但没营养。不如具体说说:哪个情节让你夜不能寐?哪个人物让你又爱又恨?就像例文中”眼睛湿润了””心情很沉重”这样诚实的生理反应描写。
避免脱离生活实际
有没有发现例文中反复出现”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””遇到职业困惑时”这样的对比?这就是高分读后感的秘密武器!下次写作时,试着把书中的道理用在这些方面:
– 家庭关系(和父母、子女的相处)
– 进修职业(遇到的类似困境)
– 社会现象(书中故事对现实的映照)
从现在开始写出打动人心的读后感
其实读后感怎么写才能写得好,归根结底就一句话:把你和书的”私密对话”记录下来。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,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天然流淌的文字最动人。记住这个口诀:”一个触动点+两处生活联想+三点实际行动”,保管你的读后感既能打动老师,更能触动自己。下次合上一本好书时,不妨先问问:这本书的哪个部分会一直留在我心里?答案就是你这篇读后感的灵魂所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