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助力再就业群体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启动为就业转型注入新

一、民族层面的重点培训规划

1. “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”

民族将在2025-2027年期间,每年投入超1000万人次补贴,覆盖农民工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等8类重点群体。培训路线聚焦先进制造、养老服务、数字技术等新兴领域,推行“企业+工会+行业协会+职业院校”联合培训模式,并落实“新八级工”标准以进步技能等级认可度。

2. 差异化补贴政策

  • 对紧缺职业(如人工智能、养老服务)的培训补贴标准进步。
  • 边境地区、艰苦地区及新设立的培训机构补贴标准倾斜。
  • 技能人才薪酬向一线岗位倾斜,鼓励企业参与。
  • 二、地方性培训实施与特色项目

    1. 江苏省“技能强企稳岗惠民”行动

  • 开展数字经济、低空经济、人工智能等产业培训,推行“岗位需求+技能培训+就业服务”一体化模式,确保培训与就业联动。
  • 对稳定就业率达50%以上的班级,给予承训机构额外20%补贴。
  • 2. 山东省技能提升补贴政策

  • 再就业人员取得初级至高质量职业资格证书,可分别申领1000元、1500元、2000元补贴,每人每年最多3次,需在证书批准后12个月内申请。
  • 失业期间取得的证书可额外增加补贴次数。
  • 3. 威海市免费在线培训资源

    提供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免费网络课程,包括精讲视频、题库及社群答疑,适用于需转岗至社区服务领域的再就业人员。

    三、线上培训资源与灵活进修方式

    民族推荐了54家线上平台(如阿里巴巴、腾讯课堂、华为人才在线),覆盖电商运营、人工智能、家政服务等200余个职业工种,支持再就业人员灵活进修。部分省份还推出“技能夜校”和送培训下乡入企活动,提升培训便利性。

    四、就业服务与补贴申请要点

    1. 补贴申领条件

  • 需通过实名制体系登记,符合失业保险参保要求(如江苏要求参保12个月以上)。
  • 同一职业等级证书不可重复申领,且不得与职业培训补贴重复享受。
  • 2. 就业帮扶措施

  • 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至少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机会;困难群体实行“一人一策”定向帮扶。
  • 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,并给予社保和岗位补贴。
  • 五、技能认证与职业进步支持

  • 推行“一试双证”模式,增强职业技能证书的流通性和认可度。
  • 鼓励企业建立技能生态链,联合院校开展学徒制培训,提升再就业人员实操能力。
  • 再就业人员可通过下面内容途径获取培训资源:

    1. 政策查询:关注人社部门官网发布的培训目录及补贴政策(如江苏省“职业培训机构地图”)。

    2. 线上进修:利用民族认证的免费线上平台(如腾讯课堂、华为人才在线)。

    3. 地方项目:参与地方组织的特色培训(如威海社工培训、江苏数字工匠课程)。

    建议符合条件的再就业人员及时申领补贴,并关注本地人社部门动态,以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实现技能提升与高质量就业。

    版权声明